期刊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原刊名《医学教育探索》,是医学教育专业期刊,杂志主要反映国内外最新医学教育动态、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医学领域内的社会、心理、伦理和法律等内容。传播医学教育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引导学术研究,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作者、读者遍及我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部分地区。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148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6021/R

邮发代号: 78-127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重庆

出版地区 重庆

订购价格 40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1485
  • 国内刊号:11-602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5年第5期文章
  • 对医学英语教学影响因素的探讨

    文章分析了目前在大学英语的重点由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转向的趋势下,影响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种关系,如:医学英语与基础英语、医学英语与双语教学、英语教师与医学教师等,并提出处理以上关系的若干建议.......

    作者:缪军 刊期: 2005- 05

  • 对医学高等数学创新教育的思考

    对医学高等数学教育进行创新,分别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雷玉洁;罗明奎;梁正东;罗万春 刊期: 2005- 05

  • 基础医学专业《分子生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初探

    对课程的框架-网络-应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总结,探索基础医学教育改革.......

    作者:潘銮凤;裴鹏;王松梅;高红阳 刊期: 2005- 05

  • 从抗击SARS的斗争中感悟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

    通过简要回顾人类与瘟疫抗争的漫长历史来印证:人类文明是在与瘟疫的不断抗争中得以完善和发展的.21世纪初,SARS在全球范围内肆虐、蔓延,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危机、恐慌和挑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增强了人类抵御自然灾害和瘟疫能力,使SARS在很短时间内就得以预防和控制.这些成就充分显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

    作者:黄家君 刊期: 2005- 05

  • 对生态医学模式的思考

    从生态的角度反思医学科技的发展,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生态医学模式发展的核心思想,并阐述了生态医学模式产生的理论依据、现实背景及意义.......

    作者:李艳梅;王娅敏 刊期: 2005- 05

  • 五年制和三年制眼视光学教育的比较及思考

    为了探讨眼视光学教育五年制和三年制教学的区别及意义,对我院五年制和三年制的教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眼视光学在五年制和三年制教学中有各自的特色和重点,尤其强调实践能力和实用型人才培养,为各层次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金婉卿;陈洁 刊期: 2005- 05

  • 论学分制下的大学生管理

    学分制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后,对传统的大学生班级管理理念、管理形式、管理功能、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等方面都产生了冲击.积极探索学分制下大学生管理的新途径,建立起适应学分制的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娅 刊期: 2005- 05

  • 论知识管理与大学管理的改革

    探讨高等学校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管理对象、核心以及围绕知识管理的高校管理改革.......

    作者:贾朝霞;石火学 刊期: 2005- 05

  • 构建高等中医院校全程就业教育体系

    从全程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程就业准备教育,全程就业储备教育;学习就业自我教育;全程就业教育评价、检测机制等4个层面,探讨了全程就业体系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操作等问题.......

    作者:廖雅琪 刊期: 2005- 05

  • 我国高校引智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引智工作主要应遵循以下六条原则:为我服务的原则;按需聘请、讲求实效的原则;教授为主体的原则;趋利避害、互利互惠的原则;消化、吸收、提高和创新的原则;讲求效益的原则.......

    作者:刘思安 刊期: 2005- 05